1.由N-乙烯基-2-吡咯烷酮在堿性催化劑或N,N’-二乙烯咪唑存在下進行聚合、交聯(lián)反應而成粗品,再用水、5%醋酸和50%乙醇回流至萃出物≤50mg/kg為止(約3h以上)。由純化的1-乙烯-2-吡咯烷酮的30%~60%水溶液,在氨或胺等存在下,以過氧化氫為催化劑,在50℃溫度下進行交鏈均聚后提純而得。由N-乙烯基-2-吡咯烷酮在堿性催化劑或N,N’-二乙烯脒存在下進行聚合、交聯(lián)得粗品,再用水、5%醋酸和50%乙醇回流至萃取物≤50mg/kg為止。
2.由N-乙烯基-2-吡咯烷酮在堿性催化劑或N,N'-二乙烯咪唑存在下進行聚合,再經精制而得。
3.由環(huán)己胺和氨基磺酸鈉反應,經結晶、精制制得?;蛘哂森h(huán)己胺和三氧化硫反應制得。還可由環(huán)己胺和氯磺酸反應制得。
4.乙炔法工藝路線(Reppe該法以乙炔為主要的起始原料,故稱乙炔法,是發(fā)展至今最為成熟的合成及生產犖乙烯基吡咯烷酮(NVP法。
以載于硅膠上的乙炔亞酮為催化劑,在0.50Pa,乙炔和甲醛反應首先制得丁炔二醇。再以骨架鎳為催化劑,在乙醇中加氫,可生成1,4-丁二醇。
1,4- 丁二醇在200℃過銅催化劑進行氣相脫氫生產γ-內酯,γ-內酯在一定壓力下與氨反應,生成吡咯烷酮。
吡咯烷酮在1.01~2.03kPa115~125℃、堿催化劑存在下,與乙炔反應生成乙烯基吡咯烷酮
N-乙烯基吡咯烷酮按不同用途,可采用本體聚合、溶液聚合或懸浮聚合等聚合方式生產不同分子量的PVP。聚合產物經分離、干燥PVP產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