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以甲乙酮和硫酸及氨反應,生成甲乙酮肟,然后與硫酸反應,經水解制得硫酸羥胺(結晶型)和甲乙酮和硫銨副產。
2.由亞硝酸鈉和亞硫酸氫銨混合進行反應,于低溫下通入二氧化硫使反應物吸收得羥胺二磺酸鹽,再進行水解,制得硫酸羥胺。
3.采用硫酸與硝基烴反應亦可制得硫酸羥胺。
2.用亞硫酸氫鈉還原亞硝酸鈉,酸化后生成羥氨二磺酸鈉鹽溶液,加熱水解生成硫酸羥氨溶液。將34.5g NaNO2和104g NaHSO3分別溶解于300mL和400mL水中,并放入冰鹽浴中進行冷卻,使溫度降至5℃以下。在繼續(xù)保持低溫的條件下將兩溶液混合,注意不要讓溫度高于12℃。繼續(xù)用冰鹽浴進行冷卻,使溫度降至-5~0℃,用30%左右的稀硫酸進行酸化,直至溶液對剛果紅呈弱酸性反應為止,此時即生成羥氨二磺酸鈉鹽溶液。將所得的溶液加熱至沸,羥氨二磺酸鈉發(fā)生水解,生成硫酸羥氨與硫酸鈉的混合溶液。為制取硫酸羥氨的結晶,將上述混合溶液冷卻到30℃,并轉移至蒸餾瓶中,加入43mL丙酮,靜置3h后用30% NaOH溶液進行堿化,直至溶液對石蕊呈弱堿性反應為止。加熱至沸進行蒸餾,收集含有丙酮肟的餾分(當5mL餾出液與2mL乙醚一起搖勻,分離出醚層,放在表面皿上蒸發(fā),表面皿上無結晶留下,即表示已達蒸餾終點)。將蒸出的含丙酮肟的餾份移至另一帶回流冷凝管的蒸餾瓶中,加入20g硫酸(以100%計),先加熱煮沸1h,然后蒸出丙酮餾分。在剩余的溶液中加入1g活性炭,煮沸10min后過濾。將濾液蒸發(fā)濃縮至有一層結晶膜形成,冷卻結晶,將結晶抽濾干并用少量乙醇洗滌后,于40~45℃下干燥。
4.在攪拌下,將36kg亞硝酸鈉緩慢加入160L水、33.3kg無水碳酸鈉和3kg醋酸的混合液中,保持溫度在8~15℃,然后通入二氧化硫,此時反應物由粥狀逐漸變稀,狆 犎值由堿性逐漸變酸性,測含量。將上述合成好的羥胺磺酸鈉,在攪拌下加入36kg丙酮,于55~72℃保溫10h,降溫至40℃以下逐漸加入40%氫氧化鈉使ph值為7~8,加熱蒸出丙酮肟,當蒸餾到體積為一半時,可通入蒸氣進行水蒸氣蒸餾,將蒸出的丙酮肟合并,測含量。若加入化學純硫酸,加完酸后,放置過夜,之后濃縮至原體積的
2/5放冷,過濾,再蒸發(fā)至2/3體積,倒入至同體積的乙醇中析出結晶,抽濾,得粗品。水溶液脫色過濾清亮后,倒入同體積乙醇中,即析出結晶,過濾,然后在90~100℃干燥得成品。
過程反應式: